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日照实践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卢昱东 通讯员 陈海文 张潇元
日照一花园小区319位业主终于拿到了不动产权证。
“这个小本本儿,俺们盼了20多年。建设践”业主李先生激动地说。自然资源照实原来,法治由于小区土地使用权类型为划拨,建设践无法办理土地出让,自然资源照实致使小区319位业主一直没有拿到产权证。法治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法治工作室获此消息后,经过深入调查找寻症结、自然资源照实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研究,法治最终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件烦心事儿。建设践
“我们通过设立法治工作室,使法治从不动产登记业务前的法治政策咨询宣传、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建设践依法行政,延伸到不动产业务自身无法解决问题的法律救济,运用法治手段化解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市不动产登记大厅法治工作室负责人说。
据统计,该法治工作室设立以来,接待咨询法律的群众800余人次,答复咨询来信来访300余件,通过提请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3件,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而这,也仅仅是我市以自然资源法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的一帧画面。
去年,市自然资源部门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双基”建设为契机,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工作室”建设,分别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大厅、莒县局执法监察大队、东港区行政服务中心国土窗口设立法治工作室,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法治服务,延伸法治纵深度,开创了自然资源依法行政新局面。
在零距离服务办事群众的同时,市自然资源部门还依托法治工作室,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延伸服务触角,全面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能力。
以东港区法治工作室为例。作为日照市的驻地区,东港区城中村改造的数量多、重点项目多,土地征收任务繁重。该法治工作室运用征地前介入普法宣传、法律咨询、一般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大矛盾前期法治引导等方式,打通了法治工作“最后一公里”,保证了土地征收依法规范运行、重大项目依法依规落地。
该法治工作室运行以来,创造了东港区土地征收项目“国土加速度”。山钢安置区、青连铁路、鲁南高铁清障工作进展顺利,未发生一起土地征收信访案件;旅游新地标东夷小镇安置区建设迅速,1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楼3年全部建成,圆了村民“新房梦”。
值得一提的是,莒县法治工作室围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聚焦辖区违法用地案件查处,不断创新法治思维,完善建设载体,从建好提供服务“人才库”、组建普法教育“宣传队”、做好案件审查中转站、搭建矛盾化解“调处室”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强普法渗透力,充实了基层法治力量。
随着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深入,更多的创新普法宣传载体也加入到法治工作传播阵营中来:通过法治诗词大奖赛和摄影大赛,打造“法润日照”普法品牌,在全市掀起了一股普法学法浪潮;与专业律师事务所合作,建立疑难案件会商机制,提高调解能力;与曲阜师范大学建立教科研基地,在丰富学院教学实践内容、拓宽学生实践渠道的同时,推动我市法治实践能力和法治宣传教育内涵的全面提升……
得益于一例例创新的法治实践,“自然资源依法行政”已成为日照的新名片。2018年8月23日,全省“双基”法治建设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现场推进会在我市举办,日照经验在全省推广学习。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男子把手机借人买信息成从犯 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受审
- 厦门2020年初建成专业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 涉嫌提供虚假地址注册 254家企业面临最高20万元罚款
- 厦门国贸一季度营业收入497.57亿元 业绩迎来开门红
- 厦门一男子离婚时少分一套房 数年后要求重新分割
- 厦门:“五一”假期投诉 餐饮住宿居首
- 两头牛“闯”高速交通乱成一团 车“牵”牛将牛成功引出高速
- 老人走路摔倒了市民民警一起帮 暖心一幕被拍客拍下来
- 1—7月厦门市进口消费品91亿元 增长近两成
- 厦门严查黄标车违禁上路 近期抓拍到的违禁次数有所增多
- 厦门11家超市接入淘鲜达 淘宝上买菜一小时可送达
- 厦门地铁2号线年底开通试运营 昨日全线轨道铺设完成
- 厦门二手房交易流程简化 取一次号办两家业务
- 2019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将在厦门集美举办
- 厦门地铁2号线年底开通试运营 昨日全线轨道铺设完成
- 女子因琐事与家人产生矛盾欲轻生 民警雨中苦劝
- 700多只麻雀在前埔北区一里聚集 厦门观鸟协会人士称“比较罕见”
- 厦门地铁2号线全线“轨通” 预计年底前开通试运营
- 厦门公交车灵活开启空调 提供舒适乘车环境
- 厦门市民维修电子产品更方便 智能科技维修中心亮相厦门百脑汇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