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传颂“慈母”“贤妻”事迹 曝光纠正“不养”劣行
“陈永琴,慈母永定区林业局干部。永定小叔子一家发生变故,传颂她毅然接下抚养侄子的贤妻重任,倾注心血呵护孩子的事迹成长,多年如一日,曝光把他当成亲生儿子来对待,纠正被永定区评为‘慈母’称号。不养”
“赖某明,劣行教师,慈母住凤城镇。永定因不支付婚生子抚养费,传颂被其前妻起诉到法院。贤妻2015年5月5日,事迹永定区人民法院判决其从2015年3月起至2016年8月,曝光每月支付婚生子抚养费800元,从2016年9月起每月支付婚生子抚养费900元直至婚生子独立生活之月止。”
“张某金、张某炎、张某松、张某洪、张某建,坎市镇人。陈某东,高陂镇人。六人因未尽赡养义务,被其父母起诉至法院。2015年10月29日,永定区人民法院判决六被告每月向原告支付赡养费各160元。”
……
近日,永定区纪委、妇联在永定电视台、“土楼清风”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了十佳“慈母”“贤妻”先进事迹和十个“不赡养”“不抚养”案例节选,这是永定区深入贯彻市委《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的意见》精神,大力弘扬客家厚德家风家教,严肃纠正持家不严、家风败坏不良习气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永定区针对市委《意见》“关于持家不严”问题,加大正面弘扬宣传和反面典型曝光力度,“纠”“树”并举,既弘扬厚德家风家教,又严肃纠正不良习气。区纪委、区妇联、文明办等单位开展了《看看哪位女性感动你?——2016年永定区十佳“慈母”“贤妻”事迹展播》和《看看哪些案例让你心酸?——十个“不赡养”“不抚养”案例节选曝光》。
永定客家家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倡导扬善弃恶、扶老助幼的祖训家规很多,如《邓氏族规》明确“孝敬父母、赡养父母者,此乃天职。不孝敬父母者,天理不容”。“养儿育女传孙,是人伦之相继。优生、优育、优教是父母之重责。为父母者应尽责培养子女成龙成凤,使其有德有才,为国为民为族作出奉献”。永定城隍庙楹联有言:“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则灭;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则昌。
“市委《意见》指出的‘孝悌、忠厚、清廉、勤俭的家风家教,是客家永恒的精神高地,任何时候都丢不得。持家不严必然导致家风败坏,不仅影响家庭和谐,还有可能葬送个人的事业和前途,必须严肃纠正’,十分切合客家永定这些客家家训、楹联中传递的敬老爱幼、崇慈尚善的客家优良美德,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良好家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和下一代健康成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好修身齐家这篇文章,带头恪守家庭美德、伦理道德,自觉追求质朴、和睦、健康的家庭生活,过好家庭关、亲情关,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区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责任编辑:头条)
-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要形成自主可控的算力生态,就不能都想着“摘果子”
2025年3月6日晚上八点半,位于北京牡丹宾馆的安徽代表团新闻中心挤满了记者,不少人是来等待采访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2025年两会中,“AI”的热度几乎到达沸点。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为数不多的AI行业 ...[详细]
-
不走访拜年,各部门迅速投入到工作状态。市发改委、市蓝办等部门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既是收心会,也是年后工作的启动会;市农业局结合当前天气情况,指导农民搞好设施农业生产,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准备工 ...[详细]
-
本报记者 滕聿刚 2012年春节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市大项目争引工作捷报频传,七个大项目纷纷登陆日照,总投资近百亿元,为我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再添强劲的动力引擎。 针对近几年我市连续开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曾繁彬梁远林)近日,日照海事局未雨绸缪,历时一个月完成了对全市海上搜救资源数据库的调查更新工作。调查采用了走访调研、发放问卷、现场核实等多种方式进行,涉及渔业、港航、气象等单位部 ...[详细]
-
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自今年2月实施,实施以来在各地执行情况如何?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是怎么执行的?监管部门是怎么监管的?如何让老百姓吃得放心?针对老百姓反映比较集中的食品添加剂安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大鹏)记者从1月31日召开的全市烟草工作会议暨第二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获悉,2011年,日照烟草大力开展惠民工程,投入4558万元,启动烟基项目954个;成功争引国家烟草专卖局 ...[详细]
-
李守民主持会议 本报讯记者 滕聿刚)3月12日,市政协主席李守民主持召开市政协八届三十二次主席会议,副主席党英明、戚素芬、王坤英、董淑波、董全宏、林玉营、毛晖明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省政协十届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迟锐) 岚山区巨峰镇后黄埠村的刘某今年春节成了“名人”。不过,他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出名是因为在正月初二晚上,因“酒驾”被交警逮住了! 1月24日,正是大年初二。这天中午,刘 ...[详细]
-
人们对善终的朴素理解是“病得晚、死得快”,但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慢性死亡增多,临终成为可长可短的过程。视觉中国|图如果生命的长度和尊严只能二选一,你会怎么选?这个看似极端的选择,其实每天都在ICU病房上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迟锐) 岚山区巨峰镇后黄埠村的刘某今年春节成了“名人”。不过,他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出名是因为在正月初二晚上,因“酒驾”被交警逮住了! 1月24日,正是大年初二。这天中午,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