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60后”台胞秦巴腹地觅乡愁 扎根40载心安即为家!

“60后”台胞秦巴腹地觅乡愁 扎根40载心安即为家

时间:2025-05-12 00:13:21 来源:西域快线之声 作者:科技 阅读:178次

  中新网西安11月3日电 题:“60后”台胞秦巴腹地觅乡愁 扎根40载心安即为家

  记者 张一辰

  “我0后家庭有点‘特殊’,母亲是台胞台湾人,父亲是秦巴大陆人,这就是腹地日后我们家成为第一批回陕西定居台胞的原因。”在陕台胞陶怡秀对中新网记者如是觅乡说。

  1968年8月,愁扎陶怡秀在台北市呱呱坠地,根载新生命的心安诞生为整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血脉0后传承令其父陶礼春心中百感交集,同时,台胞一种落叶归根的秦巴情愫也渐渐涌上他心头。

  陶怡秀坦言,腹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觅乡她的愁扎父亲为逃避父母安排的婚姻,选择离家出走,根载从秦巴腹地的陕西宁强一路南下来到台湾,并在当地结婚生子,这一待就是三十余载。

  “我上初中时,通过两岸间的书信往来。父亲辗转联系到宁强老家的亲人,得知双亲和姊妹都健在后激动不已,后来,父亲在台湾养病时,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老家的父母,并深深懊悔年少时自己的意气用事。”陶怡秀说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句,此时成为陶礼春内心的真实写照。

  “1984年的暑假,母亲对我和两个弟弟说全家人出岛旅游。我还记得母亲收拾行李的时候说让我多带点喜欢的东西,我当时也没太在意,倒是看见母亲收拾了很多行李箱。”陶怡秀回忆道。

  那次“旅游”让陶怡秀第一次踏足了崇山峻岭中的小县城宁强,而这个之前素未谋面的“家乡”在随后的40年里,成为陶怡秀耕耘与收获的故土。

  “当时父母征求过我的意见,如果我不愿意留下来也可以返回台北,对于年纪尚小的我来说,一方面不愿意离开家人,另一方面也被大陆的大好河山所震撼。”陶怡秀说,“记得返乡途经郑州黄河大桥时,我真切地看到了母亲河,大陆的锦绣山河让我内心激动之情无以言表。”

  初到宁强,此间虽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浓浓的乡情让陶怡秀倍感亲切。

  “父亲在返回大陆后数年就去世了,但对他来说是魂归故里、落叶归根,完成了心愿。”陶怡秀说,“我也在大陆学习、工作、结婚生子,直到现在。”

  在大陆的日子里,陶怡秀是此间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亲历者、见证者与参与者。“高速公路与高铁的开通,让秦巴山区的‘出行难’成为历史。而通信网络的发展,让亲情和乡愁不再有距离。”

  如今,陶怡秀已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工作30余年。她的两个表哥分别在上海与宁波经商,彼此时常能见面、共叙亲情。“家乡的印记像是一壶陈年的老酒,醇香可口,总有品不完的滋味。”

  “有人曾问我,如果当时不回大陆,是不是会有另一种人生轨迹。但如果重来一次,我依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毕竟吾心安处便是家。”陶怡秀如是说。(完)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台青话融合)“台二代”黄建智:深耕皮革行业十余载 见证大陆经济腾飞
  • 龙岩上杭投入1.24亿元资金进行农网改造
  • 男子躺路边无意识 路人医生施救反被骂祖宗18代
  • 龙岩连城县法院新媒体信息发布智能化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134个税目产品关税减让答记者问
  • 龙岩16个中心城市城建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举行
  • 上杭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项目 顺利通过验收
  • 因环境违法 龙岩18家企业被查处
推荐内容
  • 台湾新农人扎根大陆 把黄河万亩荒滩改造成4A级景区
  • 未检查就开药 患者在私人诊所就医死亡
  • 新罗东城东兴桥及两侧接线工程 预计年底可完工
  • 实行产业帮扶 龙岩武平贫困户受益“联结机制”
  • 中国国防部“三个永远”震慑“台独”,48小时内解放军再派33架军机绕着台岛飞
  • 4岁男孩走失路边哭泣 热心民警帮助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