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发现牦牛适应青藏高原环境的分子遗传新机制
在氧气稀薄的国学青藏高原,牦牛为何能不知疲倦地奔跑?现牦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的牛适研究团队通过解析牦牛基因组,发现一种牦牛特有的应青原环肺内皮细胞类群,可能对牦牛适应缺氧环境起到了关键作用。藏高传新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境的机制
牦牛是分遗维系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与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物种,以耐高寒、国学抗缺氧而闻名。现牦受参考基因组不完整等因素制约,牛适目前牦牛适应性相关分子遗传机制的应青原环研究进展缓慢。
据了解,藏高传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境的机制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分遗通过运用二代、国学三代测序技术等手段,分别构建了野牦牛和家牦牛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再结合普通牛数据,系统分析大片段结构变异在牦牛基因组的分布特征。
研究人员发现,牦牛及黄牛肺脏中内皮细胞群表达含结构变异的差异基因最多。通过比较牦牛与普通牛的基因组,研究人员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基因片段。这些差异指向了基因表达的改变,从而能够帮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在研究牦牛肺部单个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水平时,研究人员偶然发现血管内膜中的一种全新细胞类群,这种遍布牦牛肺部的细胞可能会使牦牛的血管更有韧性。同时牦牛的肺组织中存在较多的弹性纤维,能够增强肺的收缩能力,有利于牦牛适应高寒缺氧的环境。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其恩表示,这项研究为系统开展牦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对分析动物适应高海拔和缺氧引发人体相关疾病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教育)
-
5月11日上午,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案重庆姐弟坠亡案)二审宣判,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详细]
-
本报记者 王均薇 没有日照港,就没有日照市—— 曾经,海洋奠定了日照发展的基石。 而今,海洋代表了日照发展的未来。 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是日照城市发展的趋海方向;是日照人由内陆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均薇)8月16日,日照北大教授花园建园十周年座谈会在我市召开。北京大学副校长岳素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分别致辞。市委常委、东港区委书记、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张永霞,副市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林夕)记者从民进日照市委8月15日召开的2009年度全体会员大会上获悉,在提案工作方面,民进日照市委将推行“一人一案”制度,推动提案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提案质量与参政水平迈上新台阶。 ...[详细]
-
2023年5月3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旁边的红场因准备胜利游行而关闭,民众经过一处无人机禁飞标识 视觉中国/图)近日,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网络视频显示,一架无人机接近建筑圆顶后发生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厉敏)记者从8月14日召开的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我市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抓好市图书馆建设,争取年 ...[详细]
-
本报记者 曲亚平 许静 8月8日下午,万平口海滨风景区,近5公里的海岸线上热闹非凡,大巴车、私家车、出租车依然源源不断驶向停车场,在胸前佩戴证件的工作人员指挥下有序停放。 在这里,游客尽情浴日戏沙,踏 ...[详细]
-
2000年2月,在离奥克兰5个小时航程的一个小岛上,他见到了他的第一条船,一条小巧而又设计精良的帆船。 翟墨的内心炽热地燃烧起来,以至于理智根本无法阻挡拥有这条船的诱惑。翟墨把所有的积蓄都掏了出来,花 ...[详细]
-
清华大学2023年暑期校园参观管理公告在保障校园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前提下,清华大学秉承“坚持开放、加强服务、有序管理”的原则,对社会公众开放暑期校园参观,具体事项如下:一、清华大学为教学科研单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杨斌 李希瑾)8月13日,“日照港口服务西部经济推介会”在青海省会西宁市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唐慎出席会议并致辞,日照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介绍港口情况,来自青海、甘肃等地的招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