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西域快线之声 > 财经
社会学者眼中的“断亲”:不是社会问题,也不代表社会进步
西域快线之声2025-05-08 07:48:07【财经】5人已围观
简介2023年春节,出门走亲戚的郑州市民。不过不少年轻人已趋向“断亲”。人民视觉/图)“年轻人断亲”这一社会话题持续引发热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走亲戚,与亲戚之间的聊天内容成为网络吐槽的热门话题,进而诞生
2023年春节,断亲出门走亲戚的社会社会社郑州市民。不过不少年轻人已趋向“断亲”。眼中也(人民视觉/图)
“年轻人断亲”这一社会话题持续引发热议。不代表
越来越多的问题年轻人不走亲戚,与亲戚之间的进步聊天内容成为网络吐槽的热门话题,进而诞生了大量“反向调教亲戚”的断亲搞笑短视频。这在胡小武看来,社会社会社在大城市工作的眼中也人,回到故乡其实会有一种不适应感,不代表就像“故乡已是问题异乡”。
这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进步同时也是断亲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关注城市青年问题。社会社会社他将“断亲”定义为懒于、眼中也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种现象,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不是⼀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
2022年底,胡小武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他通过调研发现,年龄越小,与亲戚联系越少,尤其是“90后”和“00后”群体,断亲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而随着互联网和城市化发展,这个趋势仍在加强。
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变迁,经由经济上、空间上、互联网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导致年轻人做出不同于父辈的断亲行为。“它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结果,我没有把它当作社会问题去理解,这是一种客观的结果。”胡小武说。
胡小武。(受访者供图/图)
亲缘关系里的拉力和推力
南方周末:你是从什么时候注意到断亲概念?
胡小武:从概念上的接触应该是在2021年的7、8月份,但是我自己看到这个概念之后,根据我们做社会学研究的通常方法,就是对自己的个人经验史、生活史做了一些梳理。
我是75后,江西人,从江西的小地方到了南京这样的大城市,离故乡千里之外。二十多年过去,我都面临着疏于和老家亲戚交往的行为。我有一个妹妹在浙江,妹妹的孩子跟我的孩子算是特别亲的二代亲,但是两个孩子一年到头最多见一次面。如果大家暑假有空,就见两次。这种跨时空的距离感,也就是中国城市化带来的开放和流动的宏观结构,最终产生了一种中国社会结构的变
很赞哦!(2)
上一篇: 摩洛哥说越境者冲击边防致18人死亡
相关文章
- “空—天—地”一体服务激活发展“新”动力 乡村振兴“金钥匙”科技含量更足
- 城西桥中心联合交警部门整治 “僵尸广告车” 还路于民
- 逆袭之路:三年前错失中考的他们, 如何在安徽新华提前叩开高校大门?
- 结构化能力提升系统性优势渐显,中信银行打造金市业务转型新样本
- 1亿、1000万、10.17万亿……“数”说中国增绿两个“最”
- 合肥荟聚政企联动“进商圈”,共绘节水蓝图,共筑绿色未来
- 巢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城北支行因违规被罚款30万元
- 同比增长149% 今年一季度合肥口岸出入境外籍旅客创新高
- 彩礼纠纷官司每年上万 专家:都在算物质账
- 翡翠湖迎宾馆2025首场春季婚礼秀浪漫上演 打造“斑斓春境”的浪漫奇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