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七号为何计划去月球南极探测?在月球上如何盖房子?专家揭秘
昨天(4月1日),嫦娥“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号为何计划去本次展览包含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月球月球背面样品,南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探测系统展示了中国探月工程所走过的上何月球探测之路。
“绕”:中国探月工程起点
石头做的盖房国旗、月球的揭秘挖土工具、月球摄影师、嫦娥月球正反面的号为何计划去月壤首次同框,这些记录中国探月工程成就的月球月球实物,从昨天起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南极
在展览现场,探测总台央视记者采访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上何通过他的盖房亲身经历,为我们揭秘了20年来,中国探月工程的历程。
吴伟仁介绍,中国探月工程2004年立项,立项之初就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当时日本和印度都在推进他们的探月任务,同台竞技,如何第一次就确保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压力很大。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采用最快的速度,能够把我们的嫦娥一号送到月球附近去,这是我们当时的主要任务。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它不辱使命,迈出了中国探月工程“绕”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卫星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在绕月探测之后,它在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飞行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它(嫦娥二号)这些任务完成以后,嫦娥二号现在绕着太阳转,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绕太阳转的人造行星。我们预计它2028年左右能够返回地球附近,我们希望那个时候我们还能够见面,能够探测到它的信号。
“落”:月球“天河基地”诞生
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成功实现了绕月探测之后,下一步中国航天就要准备去落月探测了,这就是探月三步走的第二步——“落”。
2013年和2019年,我国分别成功实现了月球正面着陆和月球背面着陆,说到这里时,吴伟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地名的小细节。
2013年,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有了月面着陆的经验,中国航天人决定尝试月背探索。2018年底,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它的着陆区被命名为“天河基地”,这是月球上唯二的两个“基地”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月球上有两个基地,一个是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迈上月球的那个地方,叫“静海基地”,这是国际上命名的叫月球“基地”。后面就不再用“基地”命名了,嫦娥四号着陆在月球背面过后,世界上破例又给我们命名月球“基地”,我们叫“天河基地”。
吴伟仁介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与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和国际贡献相关。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个,其中包括3个着陆点、22个环形坑、2条月溪、5个卫星坑和3条山脉。
“回”:中国人取得第一份月球样品
“绕”和“落”都已经实现,接下来,探月工程来到了更复杂的第三步——“回”。
我国通过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带回了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样品,这两项任务非常复杂,吴伟仁介绍,这两次任务对未来实现我国载人登月意义很大。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它们都由四个航天器组成,由下到上分别是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器在任务中接力工作,最终带回中国人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样品。
吴伟仁介绍,实际上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本不必要做得这么复杂,设计成这样其实另有深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当时就想利用嫦娥五号来验证我们后续载人登月技术,载人登月就是在轨道上交会对接,然后人下去探测,探测完后月面起飞,在轨道上交会对接,然后人再进入返回器,返回器再和轨道器脱离,脱离过后,返回器把人送回地球。所以嫦娥五号的成功,为未来我们载人登月奠定基础,几乎把所有的关键技术都验证了一遍。
将寻找水冰存在证据
中国探月工程20年来,任务成功率百分之百。目前探月工程已经进入到四期阶段,下一个任务就是嫦娥七号,它将于2026年去往月球的南极进行探测,为什么选择月球南极?
吴伟仁介绍,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大国,目前都把焦点放在月球的南北极,这是因为月球的南北极和地球类似,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样在南极地区的某些高地会存在连续一百多天的光照,有利于人类长期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这样的话为人类探测南极可以长时间在上面作业,长时间在上面生存,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说嫦娥七号一定要去找水,那月坑里面到底有没有水,如果月坑里有水,那就是非常大的一个发现,不得了的成果。
吴伟仁介绍,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它将在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
嫦娥八号:在月球盖房子
嫦娥八号预计在2028年前后发射。吴伟仁向我们透露了嫦娥八号的重要任务——它将去验证怎么在月球上盖房子。
吴伟仁告诉记者,嫦娥八号也计划在月球的南极区域着陆,除了要在月球上建立通信系统和能源系统,最重要的是要验证在月球上就地取材,利用月壤在月球上盖房子。
记者:未来在月球上可以打电话、盖房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都可以。我们现在已经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月壤打砖的机器,就是把太阳能聚集起来后,通过光纤一定的距离传输到月壤上去。月壤在强光照的情况下,可能产生1400~1500摄氏度的高温,这高温就可以把月壤融化。融化后我们就可以用3D打印,打印出不同规格的大砖小砖,这样的话我不需要从地上带水去、不需要从地上带其他配方配料去,完全是就地取材。
吴伟仁说,如果能够成功验证月壤制砖,这将为后续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我们希望更多的国家、更多的国际科研机构以及更多的国外科学家一起参与我们整个工程的建造。我觉得我们未来10年到20年,主要都要以月球科研站特别是国际月球科研站为抓手或者为统领,把探月工程推向更高的阶段。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李宁 陶嘉树 吴天白 柏清玉)
(责任编辑:股票)
-
近日,西藏昌都市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技能大赛。比赛包含传统歌舞、书法、唐卡绘画、酥油制作技能、手磨糌粑技能、厨艺、焊工、砌墙、交通运输、挖掘机操作等多项内容。据了解,该活动旨在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迟敬 王政)5月4日下午,九届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市政协主席刘加顺在市政协九届一次常委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市政协委员参加活动履行职责的有关规定》,通报了《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杜洁 实习记者 王艺臻) 5月10日,由山东省科协、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2012年“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来到日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张厚英,中国科学探险学会常务理事张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贾艳锋) 5月11日,金阳农贸市场的15家猪肉经营业户领到了肉品追溯系统电子秤,这意味着,我市的猪肉追溯系统首次进入了农贸市场。 据了解,我市自2010年启动了肉品追溯系统 ...[详细]
-
人类首个赛博格近日去世,探寻“半人半机械”背后的故事丨硬核唠科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张源)5月14日,全省就业工作电视会议召开。我市在日照分会场组织收听收看。市委常委、副市长刘西良出席日照分会场,并在会议结束后讲了话。 刘西良指出,近年来,我市就业工作取得了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陈蕾)东港区三庄镇三庄一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丁鹏同包联单位市委办公室交流时,反映村里的苹果流通时常因运输消息不畅通遇到阻力。市委办公室接到反映后,经过研究拟定工作计划——协调建设交通物流园解决 ...[详细]
-
城镇计划新增就业2.8万人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近日,记者了解到,日照市下达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计划》在就业、社会保险、人才队伍建设、劳动关系协调和能力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4 ...[详细]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今年4月24日在北京揭晓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成功入选寺洼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的关键空白以三重“围壕”结构、大规模手工业遗存及半山类型聚落等多项“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祥彩) 5月10日上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焕涛一行来到日照师范学校,看望在这里学习的201名新疆学员,并与他们进行亲切的座谈交流。记者了解到,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和生活,201名新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