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加善:创新中的甜蜜生活
凌晨2点,大多数人睡得正香,刘加刘加善却在这个时刻准时醒来。善创
“自动蜂蛹收割机”“自动摇蜜机”……满脑子的自动产品,在脑子里乱转。蜜生
“每天这个点,近期想搞的刘加专利产品,就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善创”刘加善开着玩笑。新中
今年56岁的刘加善,是人物日照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五莲县养蜂协会会长。刘加
养蜂界的“爱迪生” 已获8项国家专利
在日照养蜂界,提起刘加善,新中几乎无人不知。蜜生
15岁时,刘加善开始学习养蜂。近40年来,爱好钻研的他,一边养蜂,一边实践、研究,先后发明了蜜蜂自动饲养器、养蜂车、养蜂专用集装箱、移动式保温养蜂棚等8项国家专利技术,目前仍有两项与养蜂有关的专利技术正在办理之中。
“我发明的这些专利都与养蜂有关。”刘加善感慨地说,如果不创新,养蜂技术永远停留在原始状态。中国养蜂的历史有几千年了,但是养蜂采蜜的技术还是老传统,在技术上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1980年,刘加善正式开创“甜蜜”事业。
北方还微冷时,他带上十几个蜂箱一路南下,到广东曲江、英德县等地,开始了追花逐蜜的生活。
“当时技术不成熟,采的蜜少,质量也不好,几乎挣不到钱,有时连吃饭都成问题。”刘加善清楚地记得那个年代养蜂人的困境。后来,他遇到一个经验丰富的上海养蜂老师傅,“我立马拜师学艺,整整学了四年。”
那几年,爱创新、肯钻研又好学的刘加善一直在拜师的路上。
“1984年,我又拜浙江的一名老师傅学习蜂王浆提取技术。”刘加善笑着说。
有了过硬的技术,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刘加善回到了家乡。
“那是2012年,家乡林业生态改善了、旅游业也发展了,我就把养蜂场固定在了五莲县境内的大山里。”刘加善一脸自豪。
虽稳定下来了,但当时养蜂的现状又让刘加善犯了难。
“整个县城仅有几家养殖蜜蜂的,不仅成不了规模,蜂蜜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刘加善回忆,为提升当地养蜂技术层次,他组织成立了五莲县丰盛养蜂专业合作社,免费向蜂农传授养蜂技术,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共享。如今,合作社有养蜂户206户,带动500多人就业,还吸引了潍坊、临沂、江苏等地的养蜂户加入,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
目前,刘加善拥有6个规模化养蜂场,蜂群1500余箱,是省级规范化示范养蜂场。他还注册了“金红樱牌”槐花蜜、樱桃花蜜、杂花蜜、荆花蜜、枣花蜜、栗花蜜等,因蜂蜜纯正,无任何添加成份,得到了市场的青睐和认可。
发明养蜂车开启养蜂新模式
在刘加善的“甜蜜”发明中,他最得意之作,莫过于养蜂车的问世。
“就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小房子和蜜蜂组合在一起的一辆汽车。”刘加善神采飞扬。
养蜂人都把这个面积不大的小房子,布置得像家一样。床、衣柜、冰箱、电脑、电扇、灯……车顶上装的太阳板,为每一个生活用品用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11年4月,正是各地花开的时节,也是刘加善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他紧紧追随着花期,从南京到湖南溧阳。
“每次从一个蜜源地到下一个蜜源地都要经历雇车、装箱、卸箱等程序,每次花费都得在1000块钱以上,尤其是搬箱子,只能自己和媳妇两人加班加点地干。”刘加善回忆。
其实,养蜂人知道“追花逐蜜”日子都是风餐露宿。
“那时大家都住在帐篷里,地里潮,半夜2点就被潮醒了。”刘加善苦笑着。
睡不着的时候,刘加善就琢磨,路途遥远、追赶花期、人工搬运、住宿不方便,如何能把这些困难都解决呢?
“有辆专为养蜂人用的卡车就好了!”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念头,让刘加善兴奋不已,随即开始了画图纸、做模型的忙碌日子。
一年半的时间,经过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养蜂车面世了。
“以前养蜂搬家的时候,如果是白天,蜜蜂飞出去就回不来了。用了养蜂车后,节省了装卸时间和租车的运输成本,随走随停,从前一年只能赶五六个蜜源地,而现在一年里可以赶十几个蜜源地,多增加40%的收入。”刘加善详细介绍。
有了养蜂车之后,刘加善又萌生了扩大采蜜规模的想法。
通过市场调研,刘加善发现无蔗糖的蜜卖得好,于是他就在老家建立了一个加工车间,通过过滤、杀菌、包装等流水化作业,专门生产无蔗糖的蜂蜜。
“现在有了加工厂,有了这机械化的养殖,比以前自己转场的时候利润能高四五倍。”刘加善加重语气介绍,而他研究的“纯天然无蔗糖蜂蜜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还获得了五莲县科学技术奖。
一个大胆设想 让黄金蜜不再卖“白菜价”
养蜂能手刘加善,在政协委员里算个新人。
“我深知,要想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政协委员,唯有好学善思。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学习,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参政议政水平,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责。”刘加善表示。
面对国内蜂蜜市场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和进口蜂蜜的增加,蜂蜜产业也受到了冲击,为提高养蜂效益,刘加善主动联合养蜂户走抱团取暖之路。“我作为一名农业界的市政协委员,应按照市政协的要求,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表率带头作用,尽己所能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带着乡亲共同致富。”刘加善真诚地说。
刘加善还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利用5—10年时间,实现蜂蜜产业转型升级,把蜂蜜产业发展成为老百姓重要致富产业。
刘加善介绍,五莲气候适宜、蜜粉充沛,非常适合蜜蜂的生长和繁衍。目前,全县有大小蜂场200多个、蜂群1 . 2万余箱,具备发展蜂蜜产业的基础。如今,全市大力开展林水会战,在造就青山绿水的同时,也为蜂蜜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蜂蜜产业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果香五莲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从长远来看,蜂蜜产业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还能增强国产蜂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改变黄金蜂蜜只卖“白菜价”的历史。刘加善满怀憧憬。(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蓓蓓)
(责任编辑:百科)
-
最近,交通执法部门收到多起涉及“黑车”串通旅游售票点坑骗游客的投诉,市交通执法支队加大对涉诉重点地段的执法巡查力度。17日,直属大队联合厦门曾厝垵边防派出所,对厦大学生公寓一带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肖杰)9月15日,全国开发区法院执行工作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来自全国开发区40家法院的80余名代表围绕“阳光执行、能动司法”执行工作主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陈蕾)9月22日,市政协对我市海洋与渔业工作进行调研。市政协主席李守民参加调研并讲话。副市长刘西良陪同调研。市政协副主席戚素芬、王坤英、董淑波、董全宏及部分市政协委员参加调研。市委常委、宣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祥彩) 将于国庆节当天举行的日照市第九届海誓山盟集体婚礼今年突出红色浪漫主题。9月21日,在集体婚礼主、承办单位碰头会上,确定婚庆时新人将齐唱的红歌为《今天是你的生日》和《我的 ...[详细]
-
海峡网9月2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彬彬)一米多高的大鸟落难水边,身体沉了下去,好在巡逻的保安及时救助。昨日下午,这一幕出现在厦门思明区莲前西路水务集团大厦后面的水库。昨日下午4点左右,该大厦背后的水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24日晚,泳坛名将焦刘洋在女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摘得银牌,从而结束了本次全国游泳锦标赛所有比赛项目,活泼可爱的焦刘洋给在场的观众和志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都非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肖杰)9月20日,我市召开全市三秋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分析把握今年的“三秋”生产形势,安排部署“三秋”生产工作。副市长刘西良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悉,今年全市农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赵玉祥)9月19日上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5200余名大学新生在军训即将结束时在教官的带领下听取了消防知识讲座并参加了灭火疏散救援演练,初步学习了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提高了自防自救能 ...[详细]
-
翔安火炬园区提升改造后的道路。海峡网9月5日讯 (厦门网 文/图记者吴海奎)原本破损的老路,经过提升改造后,不但颜值提高,而且行车舒适性、安全性也大大提升。近日,记者从市政部门了解到,第二轮市政设施综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 9月22日—23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原主任张基尧一行,来我市考察水利工程建设,副市长万同陪同。 考察组一行考察了莒县沭河等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