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引 逐梦鞍山 台青在鞍山书写青春故事
中国台湾网6月19日讯 随着辽宁鞍山经济的引逐迅速发展,越来越多怀揣着梦想和希望的梦鞍“90后”台湾青年来到鞍山这片蓬勃发展的沃土,用青春的山台山书事色彩画下逐梦的轨迹。在鞍山,青鞍他们安家、写青立业、春故交友,引逐演绎人生故事,梦鞍像一艘艘小船,山台山书事跨越山海扬帆鞍山,青鞍也像一座座桥梁,写青联结起两岸同胞的春故心灵。 逐梦鞍山 在鞍发展的引逐台湾青年王晧玮。(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来到鞍山,梦鞍我不仅找到了事业的山台山书事发展机会,更与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台湾青年王晧玮对自己在鞍山的奋斗经历有着别样的感慨。 2021年3月,王晧玮来到鞍山进入台资企业中橡(鞍山)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工作,开启了他与鞍山这座城市的缘分。王晧玮在公司生产一线挥洒汗水、努力奋斗,为公司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2022年,王晧玮遇到了身为幼教老师的鞍山籍妻子,两人于2023年12月12日喜结连理。这份深厚的感情不仅让他更加热爱鞍山这座城市,也让他更加期待着在这片土地上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鞍山的自然风貌深深吸引着王晧玮,二一九公园和千山风景区是一家人休闲的好去处,东北菜更是让他“爱不释嘴”,岳母制作的饺子、白菜炖豆腐、土豆炖牛肉,那份鲜美与家的情感浓缩其中,每一口都是对家的感受和呵护。 今年4月,王晧玮与妻子到台湾进行环岛旅游,从花莲前往台东的途中,遭遇了台湾近二十年来最严重的地震。惊魂未定时,一路收到了许多鞍山亲人和朋友的关心与慰问,让王晧玮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两岸一家亲”。他说:“两岸同胞始终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在我的生活中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王晧玮表示,在这个充满爱的城市里,对工作的热爱、亲人的关爱、朋友的友爱就是人生的导航,将继续在鞍山追逐梦想,也希望更多的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工作和生活。 携手同行 台青卢佳瑜与丈夫李冰。(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卢佳瑜今年29岁,是一名台湾青年,也是一位“鞍山媳妇”。2022年,她与鞍山籍丈夫李冰一起从国外回到辽宁生活,在对鞍山进行考察后,她决定和丈夫留在鞍山,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卢佳瑜热爱旅游,每个城市的特色文化和地道美食都令她流连忘返。她在“喜欢的东西就愿意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个想法的驱动下,与丈夫积极投身餐饮业,在鞍山经营了一家餐饮店,因卢佳瑜对饮食所特有的感悟和研究,加之口味地道和良心经营,这家小店深受年轻人的青睐,卢佳瑜夫妇也火速将餐饮店从一家开到了两家。 “在鞍山,城市建设越来越好,生活十分便捷,人人热情好客,我爱这里的生活。”谈及在鞍山的创业和生活,卢佳瑜说:“大陆的创业机会多,扶持政策也很多,是个值得年轻人奋斗的地方,我对在鞍山生活和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干劲。” 同心同行,携手打拼。因为爱,卢佳瑜来到了丈夫的家乡鞍山,开启了自己的事业,也经营着自己的家庭,鞍山成了她的第二个“家乡”。 每年与丈夫一同回台湾探亲时,卢佳瑜总会同台湾的亲朋好友谈论在大陆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谈及在大陆发展的前景,她信心十足:“倍感骄傲于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情景,天道酬勤,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愿意付出努力的人。” 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像王晧玮、卢佳瑜一样的台湾青年来大陆、来辽宁奋斗打拼,逐梦前行,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中国台湾网辽宁鞍山市台办通讯员/孙丽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逐梦大陆品牌市场三十载 台商许蓓龄盼事业更长久
- 来厦门建设直播产业园将有新扶持
- 日照市定额站强化单位廉政建设
- 厦门入夏了!明起又“风云突变”
- 台青“Z世代”:希望走遍大陆 做两岸青年沟通交流的桥梁
- 234辆“厦门造”高端客车出口沙特
- 厦门市教育基金会设立专项资金助力“强师工程”
- 一季度厦门海关监管进出境维修飞机超百架
- 连云港召开2025年全市对台工作会议
- 日照开展春季动物集中强制免疫
- 日照市民可放心食用猪肉制品
- 日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今年起“分级”
- 不顾孩子挺贪腐,充满政治算计的民进党终将被民意抛弃
- 来厦门建设直播产业园将有新扶持
- 帮职工“带娃” 厦门两家单位获全国荣誉
- 日照深入开展老年体育工作
- 国防部辟谣:“解放军核潜艇台海发生严重意外”纯属谣言
- 厦门酒店预订再上“五一”热搜榜
- 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日照基地落户电大
- 我市再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