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高新区:“机器人”助力装备制造业升级
日照讯(记者 许静 通讯员 刘惠 王亮)日照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又有新突破。机器人11月1日,日照日照高新区贝尔机械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高新国家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研究主席、区助东华大学特聘教授张丹博士及其研发团队达成合作协议。力装
根据协议,备制双方将合作创办科技型企业,造业重点实现医疗辅助(康复)机器人产品产业化,升级共同研发港口自动装卸、机器人仓储物流、日照纺织机械机器人及核心关键零部件等技术。高新
相比较人力操作,区助机器人操作更稳定、力装精准、备制效率更高。造业去年贝尔机械和东华大学共同开发的“纱线机器人”项目,实现倒纱、续纱、排纱等操作全自动化,是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
贝尔机械并非个例。目前,日照高新区贝尔机械、迈尔口腔、海大自动化、蓝大电气等企业在智能装备制造方面,特别是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人才、技术和产业基础。
然而,单一的企业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力量分散、公共技术服务滞后等问题,单纯依靠企业自主研发,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发展要求。
如何加快智能装备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弥补产业发展短板,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日照高新区清醒地认识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引领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疗、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结合日照高新区产业布局及企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快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张丹及其团队的人才、技术优势,日照高新区管委将与张丹及其研发团队、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日照贝尔机械有限公司在高新区创业中心合作建设日照机器人研究院,重点研究机器人性能提高、机械构件模块化发展、控制系统标准化集成等领域,为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业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同时,日照高新区将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及科研院所的多元化合作,通过举办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学术论坛、申办全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高地,推动全市新型工业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知识)
-
据某外卖平台2020年的报告,超过一半56%)的骑手拥有“多重身份”。 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包含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进一步受到政策重视。日前,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1月13日上午,出席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们分组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与会代表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围绕加强 ...[详细]
-
“十二五”重点给力冶金、石化、装备制造、资源加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本报讯记者 滕聿刚)日照的工业发展将迈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重点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近日,记者从日照长途汽车总站了解到,日照汽车总站春节前客流量相对稳定,无突出客流高峰。 据日照汽车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运开始至今,共发动车辆2250辆次,输送旅客9.05万 ...[详细]
-
大市场 大活力丨坐着列车看山河 “一线多游” 让银发旅客出行更惬意
“五一”前夕的齐鲁大地,客车化运行的旅游列车“齐鲁1号”开始投运。日前,记者登上了这趟列车,并随车进行沿线探访。沿线的文旅资源也因为这趟银发列车的开行,被赋予了新的活力。银发列车开行 激发消费活力记 ...[详细]
-
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滨海文化名城,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本报举办“文化建设大家谈”征文活动。 征文内容为如何做深“昨天文化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娟) 1月14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日前,我市出台《关于解决停产困难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职工等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对未参加城镇职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1月7日,市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2011年迎春座谈会召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钱焕涛出席会议。 与会人员参观了日照银行办公大楼设施和营业大厅等,并听取了相关情况汇报。 钱焕涛指 ...[详细]
-
“五一”假期,电影与演出市场持续火热,多元文化消费场景与各类支持政策共同发力,满足不同群体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为各地假日经济注入了新动能。电影市场供给丰富今年“五一”档电影类型丰富,场面宏大的动作片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1月10日,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报告会举行,副市长万同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邀请台湾嘉惠集团总裁乔培伟、美国纽约大学博士林立杰等多位专家从服务外包的分类和内容,全球服务外包发展 ...[详细]